日本债汇市跌势不止 孙立坚:套利投机促日元急贬 央行不排除政策转弯应对
10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内地十月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维持不变,而市场关注究竟年内是否还有调降空间?另外要如何解读中共二十大报告对今后资本市场建设发出的前瞻指引?汇市方面,日元兑美元跌破150水平,再创32年新低,是否会掀起类似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危机?复旦发展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孙立坚教授受凤凰秀《凤凰财经日报》栏目邀请,对相关问题进行解读。以下内容由发展研究院根据采访内容及孙教授增补内容编辑而成,供读者参考,您也可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视频。
Q1
人行10月份的LPR维持按兵不动,在海外央行穷于应对因高通胀而持续加息的背景下,更突显出中国央行的政策定力,不过由于经济面临的不明朗因素增多,实体经济仍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为了提振信贷需求,年内LPR是否仍有下行空间?
孙立坚:我认为LPR下调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而且我们也会配合采用精准滴灌的货币信贷等数量型工具。美欧等发达国家通胀,并采取更为激进的加息步骤,在今天全球经济机构和基本面分化的情况下,世界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加大,对于我们国家来讲,资本流出的压力也在增加。同时,我们招商引资的长期资金和出口创汇的资金流入,带来的国内货币增长的动能在减弱。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央行既要保持币值的稳定又要确保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流动性,这已经成为央行“双肩挑”的未来目标的取向。
Q2
面对外围央行加速紧缩,全球经济前景大逆转,中国经济也面临巨大挑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扩大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且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除了关键技术的攻坚战,要发展实体经济,也离不开资本的支持,您如何解读今后资本市场建设的发展方向?
孙立坚:今后金融开放的方向,首先是与我国长远发展的规划、实业资本的提升以及共同富裕的实业投资场景这样一个生态体系的建设密切相关的,在这点上,我们会不断地加大对长期资本引入的政策落地和措施的便利化,加大长期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鼓励看好中国经济基本面的实业资本流入。
在目前错综复杂的形势下,对于今天已经存量的资本是否有转化短期资本流出的结构变化,央行和监管部门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监管强化,一些民间部门前期积累的外债偿还压力(存量问题)依然存在,但现在也正在逐渐缓解。另外,为了今后内外市场环境企稳后能够进一步全面地开放,现在就要加大必要的制度建设和制度完善,以及高端人才集聚和培育这类重要的基础环境建设。
Q1
另外,我们再来关注,受到美国国债收益率持续攀升,全球债市和汇市继续受到明显冲击,特别是货币政策与美国明显分化的日本,日元兑美元汇价今天一度触及150的32年新低,而日本国债的基本收益率升穿了日本央行的政策上限,促使央行不得不采取额外的购债操作来遏制收益率上行,面临汇市、债市两处火头,日本财金管员所坚持的量化和质化宽松还能不能持续?会不会掀起类似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危机?
孙立坚:现在是否可能出现全面的地域型危机,我们的判断还为时过早,但是至少在日本这样一个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定位的国家,日元的贬值并没有带来其过去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出口的增长,反而加剧了贸易逆差的扩大。同时最糟糕的是,日元贬值在开放的国际金融环境中引来了金融投机资本的大量布局,在低息日元和高息货币美元之间进行套息交易的投机活动,进一步造成了日本国内资本的恐慌,导致其债券和股市双跌的组合效应。
尽管日本央行大量购债想提升日元价格,但是我们看到其收效甚微,甚至在这样的格局下面,它已经严重渗透到日本的实体经济中,使得实体经济出现了贸易逆差的扩大,暗示着日本输入型通胀成本上升的压力不断加大,而且此压力必然会反映在之后通货膨胀的上升中。
所以,日本央行与财务省之间的认知和决策冲突会越来越大,最后日本央行认为曙光就在眼前而形成的坚持态度可能会在政府压力下变得难以为继,它很有可能会改变现有的宽松货币政策,出现加息的转向,一旦如此,加之要战胜市场的投机力量,加息的力度就会与现在大相径庭,其加息的力度也有可能加剧国际金融市场波动。所以,如果想让目前的局势得以稳定,正如美国前财长萨默斯近日所说的那样,国际货币基金要联合G7共同干预外汇市场,否则对哪家都不利。面对新一轮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需要我们未雨绸缪,时刻关注局势的发展。
来源 | 《凤凰财经日报》
编辑 | 刘宣
排版 | 刘宣
往期回顾